近日,刚荣获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华夏典藏奖的周笔畅,在北京798悦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人摄影展,分享了她这几年来在旅途中定格下的无数个美好瞬间。我们与她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愉快地聊了聊那些关于摄影、关于创作的想法与体悟。

15170550.jpg

和周笔畅对话的过程中,她始终展现着属于创作者的谦逊和思考:“每个人拍的照片,都关乎自己的内心选择。”她简单而纯粹地记录着旅程中触发的体验,在相机的陪伴下出走与探索,留下无法复制的影像记忆,在绝美而陌生的地域里越来越靠近自己。

15170551.jpg

在周笔畅的世界里,音乐是她不可取代的生命源泉,而摄影,则是她通往内心浩瀚之境的奇妙音符。不用歌声证明自己的周笔畅,也可以拿起相机,在专属于她的影像旅行中,用朴实真挚的照片,打动人心。

嘉宾:周笔畅

采访:杜扬

我知道关于这次摄影展,你已经接受了很多采访,也可能已经厌倦了重复那些雷同的问答。所以我们还是专业一些,来谈些严肃的关于创作的问题吧!希望咱们的这次对话,可以不太像个采访,而更接近于两个创作者之间随意的聊天

要来严肃的对话了吗,还有点紧张呢,哈哈。

自摄影诞生伊始,它和旅行的关系就密不可分。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觉得摄影成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喜欢旅行从而爱上摄影,还是因为想要拍到好照片,所以更有动力出去旅行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先是我想去看更多的东西,所以会想去旅行,在旅行的过程当中会想记录我所看到的东西。然后在平时工作的间隙中,我也会看别人拍的照片,比如会在instagram上关注一些摄影师,然后看到别人拍的好的风景,我也会截屏记录下来,于是又会想要去旅行,或者说想要拍一些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东西。

“旅行就像浓缩的命运”——你的照片会让我想到这句话。在不同的国家旅行,大概也会有不同的心境。独自去漫游,隔离日常喧嚣,也是一种独处和自我充电、自我更新的方式吗?

对,一个人的旅行是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每换一个环境,心境也会不一样。每每去往一个城市,给我的感受都不相同。而每次结束一段旅程,都能更好地回来投入到工作中。

15170592.jpg

出发北极前的飞鸟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91.jpg

星光和海滩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90.jpg

徒步一个小时抵达飞机残骸 photo by 周笔畅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摄影已经成为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去哪里都要带着相机吗?

其实在北京的时候不太会拍,哈哈。工作的时候要看情况吧,偶尔我会带一带相机。但还是旅行的时候拍得比较多。

所以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是用很专业的单反拍的对吗?你有没有那种随身拍日常的小相机?

是的。小相机没有诶,如果是拍日常的话,大概就是用手机了。

所以你出门拍照的话,还是一定要带专业的设备?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吧?

嗯,因为确实对我来说,设备本体还是要好一些,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和质感都会好一些。

这个跟做音乐可能有些相似吧,就像音乐人会对她的工具有要求,其实它会影响着你的表达语言。

对,因为当你要做影展或出版的话,你就需要更高质量的图片,所以要求就比较高。

所以会觉得展览中如果出现手机照,就太不严肃了?

确实,昨天在看到这些照片放大之后,和在屏幕看到的感觉就不一样。手机就算有很高的像素,但是你放大了看还是会有颗粒感。

15170589.jpg

 冰岛遇见极光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59.jpg

 日本 向左还是向右  photo by 周笔畅


其实你拍照的风格和题材还是有一个特定的风格,比如偏向风光和人文。你似乎不太会去拍人?

其实我也有拍身边的人,可能是他们(指同事)没有选进来,哈哈哈。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团队出去工作,我也都会给他们拍照。

可以谈谈接触摄影之后,对日常的观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么?除了旅行摄影,你也会将拍照作为一种日常记录的方式吗?

可能我不会每天拍,可是我看到一些好玩的就会拍下来,不过有些时候其实我会觉得,很多东西我都是看到眼睛里面就好了,不一定会记下来。但是我觉得开始摄影之后,还是有个变化:我以前不会觉得平时生活的环境有多么特别,也会忽略很多东西,但在出去旅行之后,会变得更善于发现美。

因为你会更加要求自己去观察?

对,还有就是可能你在旅行的时候心境也会不一样,甚至回到北京的时候,你有时候会觉得其实雾霾也没那么讨厌。

其实有时候雾霾拍出来还挺美的。

没错,哈哈。

15170594.jpg

留尼汪的落日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95.jpg

美国 破浪的人 photo by 周笔畅

在刚刚接触摄影的时候,有没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艺术家?这里用“艺术家”而不是“摄影家”是因为,摄影师未必要从摄影上获得灵感,好的电影、文学和音乐都会给人以创作上的启发

我第一个想到的艺术家大概是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某一幅画,就吸引了我。虽然那一幅画应该不是非常有名。

通过摄影,其实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你有没有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分析过自己对世界的观看角度和倾向呢?会有哪些事物是别人可能注意不到,但你总会留心发现的?

我的角度会不一样,也不会去选择别人拍摄过的角度,那样的照片不是我想要的。我更喜欢通过照片来展现我注重细节的一面:比如阳光投下的影子,倒影,局部,大色块等。我也很喜欢拍鸟,抓拍它们捕食,飞翔的样子。

从你对音乐创作的态度上,我能感觉到你对自己的定位更接近于艺术家在音乐上你对自己有很多要求,在摄影上你则坦诚自己刚刚出发。摄影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也很相似:一开始我们注重打磨技术,后来会慢慢找到自己的角度和风格,会希望自己有一定的辨识度。我想知道你会对自己的摄影有一个长远的要求吗?

(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会。我觉得真正好的摄影,技术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技术是放在那里的,你学就好了。而我觉得,真正好的摄影师,是因为他有着好的想法和角度。

嗯,也是出于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观。就像你说过的:“摄影是传递内心思想的方式,每一张照片拍下来是你所见,而每个人对于同样的景物构图光影都不一样,因此才有万千不同的呈现。”

对,这一定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才是属于摄影师特有的那种东西,这决定了TA是不是能成为好的摄影师。

15170560.jpg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61.jpg

photo by 周笔畅

摄影史上,有很多名家曾坦言音乐对他们的创作影响很大。William Eggleston曾表示他在编辑一组照片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去效仿一曲乐章,而Stephen Shore曾说“托巴赫的福,我才开始了解构图”。我对音乐理论的了解并不多,但音乐的确是帮助我进入创作情绪和调整节奏的最佳方式。在你看来,音乐和摄影最大的共通之处是什么呢?它们在你的创作和生活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嗯,我觉得这要看听什么样的音乐,因为我也会把音乐分类。可能你去某一个地方旅行,而那个地方的氛围会比较适合听某一种音乐。或者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想要听某一种类型的音乐。所以,在持续听那种音乐的过程当中,它可能就会给你一些属于那个音乐类型的感觉和情绪,给你以想象的空间。

在创作这件事上,你给我的印象是扎实、从容,不急躁。这次摄影展,你似乎从2014年就开始筹备了,那时候起就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展览形式和积累作品了吗?作品积累到怎样的程度之后,才会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开展了?

我会经常po一些照片在社交平台,身边的朋友也常说我的作品还不错,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开摄影展的打算,但总要积累不错的作品才有这个信心去开影展。第一次开摄影展,我认为不用刻意去设计主题,把我内心最真实的状态展现才最为重要。所以,并不会为了开摄影展才特意去拍一些讨巧的照片。至于摄影展上如何呈现,之前我去过很多博物馆和艺术馆,观展过程中,自己会有一些想法,所以这次都会在摄影展上呈现。

可以谈谈在这次展览中是如何选择作品的吗?筛选展览作品花了多长时间?

我几乎拿出了我这些所有拍摄的作品,和工作室的同事一起挑选,以及跟我们的策展人傅老师。这个过程不算长,后期排版设计都交给了同事负责。

15170596.jpg

芬兰某处的光影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97.jpg

 冰岛羊可爱的屁股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598.jpg

 可爱的冰岛马 photo by 周笔畅

冰岛马这张最为打动我。你在画面中放入了自己的手,从而让这张照片充盈了一些故事感。想知道你当时是怎么会有这一灵感的呢?

在冰岛自驾路上会遇见很多马,它们站在路边发呆,一动不动,但遇到人后又非常温顺地走过来。当时我走过去时,远处的马儿都主动靠近过来,安静地站在我旁边。我很喜欢动物,于是不停地抚摸它们,跟它们对话。它们似乎也能听懂我说话的样子,一直站在旁边。

你刚才说到,之前常去各种美术馆观摩艺术作品。这次的展览中,你也参与了展场设计,还加入了一些多媒体的元素。这些其实已经涉及到策展的领域,而不仅仅是摄影了。可以简单介绍下你的设计理念吗?

除了静态的图片,让每个参观者有置身其中的感受也很重要。这次有几个特别的设计:一个是抽屉,只要你来开抽屉,就能看见正在发光的星轨。如同你也与我一样,看见了留尼汪的星轨,发着蓝光。另一个是四面环绕的投影,尤其是地板的投影,一直在放我走路的地面,其他三面都是我旅行时主观视角的镜头,你会觉得身临其境。

打磨一个展览,和打磨一首歌或是一个演唱会,有何种相似之处?筹备摄影展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体悟?

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概念的融入,需要创新。整个摄影展的过程我很享受,之前拍摄受的累都不算什么。也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去尝试更多风格照片的拍摄。

 15170562.jpg

展览现场——只要你来开抽屉,就能看见正在发光的星轨。

15170593.jpg

展览现场——四面环绕的投影

15170557.jpg

展览现场——地上的草皮和银杏

你和陈珊妮有过很多合作,她也是我很喜欢的音乐人。我发现她对摄影很有研究和思考,有品味不流俗。你们曾经合作过很多曲目,她也为你的专辑《Unlock》担纲过摄影。很好奇你们在摄影方面会相互交流心得想法吗?

对,她以前读书的时候参加过学校的摄影社。其实她一直有让我尝试胶片,其实我有胶片机,但是她说这还不够,让我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暗房,她觉得自己冲洗胶片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情。不过我可能现阶段还没有想要尝试吧,哈哈。

因为会觉得自己冲洗胶片有点麻烦吗?

不是麻烦,因为现在不是都说要断舍离嘛,所以担心买了一堆暗房器材,到时候又放在那里没有时间用,就浪费了。

所以你们还是会经常讨论摄影的?

她也有看一些我的照片,她觉得还可以。她觉得我拍人文比较多。但是她拍照的方式是一直拍一个东西——可能别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干嘛要一直拍这么一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东西。但是她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有趣啊,想要把它拍出来。

打个比方呢?她会拍什么东西?

比如说我们有一次去吃brunch,桌上摆了一个盘子,里面有些食物,她就会觉得这个食物看起来很像什么其他的东西,然后她就会一直在那里拍,想要把它拍出来。但是人家会觉得,你干嘛要一直拍这个东西啊。

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吧,就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对,我觉得这个就是她的角度和思维不一样,因为你平时吸收的东西多,看的东西多,可能你看世界和事物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嗯,可能对于一个被摄体,别人只能看到一层含义,而艺术家可以看到很多层。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15170599.jpg

 冰岛瀑布  photo by 周笔畅

15170600.jpg

雷克雅未克被遗落的酒杯  photo by 周笔畅

摄影对你来说,是一个不需要当成职业的爱好,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去为市场妥协。如果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和预算,也没有种种人情世故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去拍自己想拍的项目,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

(思考许久)我能想到的可能是拍出电影里的那种感觉。有一个电影叫《荒野生存》,我超喜欢那个电影,那大概是我的终极目标。


和你聊天很开心,谢谢。


P.S:实习生momoji、阿常对此文亦有贡献。感谢网友 某S、惊惊妹、Minyao_Li的帮助。